您的位置:首页 > 区块链 >

区块链数据安全与权益划分 区块链或能解决大数据领域

2018-12-13 15:16:38 来源: 链视界Chainworld

相比区块链,人们总感觉,互联网和大数据更贴近生活,因为它们带来的便利随处可见,动动手指便能,购尽世间万物的爽利,打开App不论多晚,

相比区块链,人们总感觉,互联网和大数据更贴近生活,因为它们带来的便利随处可见,动动手指便能,购尽世间万物的爽利,打开App不论多晚,都有车回家。

但所谓有利就有弊,我们需要付出的代价,则是个人数据。大部分数据都被互联网巨头用以创造现金流,而提供数据的用户不但没有分到经济利益,还面临平台利用用户自己的数据来进行“杀熟”等损害用户利益的行为。很多人显然还没有意识到,其实从等价交换的原则来看,自己每天产生的数据是有价值的。

长期以来,人们都希望找到一个合理的方式,既可以保护自己的隐私,掌控自己的数据、把自己的数据变现赚钱,又享受到大型互联网平台带来的便利应用体验。区块链的出现,可以将这个需求的两端同时满足。因此从某方面来说,区块链不但可以贴近生活,还能随时给你创造价值。

前区块链时代的大数据生态

电子数据不同于实体物品,其天然具有复制成本低、复制无差异性、没有唯一且明确的所有权约束等特征。

数据在共享交易过程中,存在被第三方或数据买家复制、留存、转卖等风险,数据资产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数据共享和开放可能就是在为他人做嫁衣,通过数据获得的收入,很可能也只是一次性的,无法持续。

在数据资产权属不易明确,数据权属难以溯源,权益难以保护的情况下,数据提供方和数据需求方无法积极的参与数据交易。

我们在网络中畅游,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数据,而这些数据若单独拿出来看,无法获得有效的价值,但是联动起来之后所带来的附加价值,会震惊所有人。

预计到2020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1263.21亿美元。

而市场份额将尽数被巨头互联网公司瓜分,用户不会有任何的实惠。当然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性是值得嘉奖的。

互联网巨头的巨额广告收入、股价和融资都是基于他们拥有巨大流量与精确数据。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需要在网上点一份外卖时,商户能够很轻易获得我们许多个人的信息,如送餐上门需要的家庭或者单位地址及电话;还能根据用户之前的消费习惯进行菜品上的调整,如加辣或者不加辣;根据用户使用的移动支付渠道,可以了解用户的信用度以及是否拥有其他贷款等更多信息。

又比如之前的滴滴顺风车平台事件,受害人的姓名,电话,目的地,常用上车地点等个人信息被平台所掌握,个人外貌,仪表,用车时行为被公开给车主,这些数据都是可以帮助平台预测用户行为,甚至通过公开用户的部分数据来招徕生意的“金矿”。

从以上的例子就能看出,如果有需要,商家甚至能够继续追踪下去,直至对用户进行完全的画像。这便是数据足够以后形成了大数据,而这也是大数据的特点,高容量、多样性、关联性强、应用价值高等特点。

这些数据的所有权难道不是属于每个用户的吗?为什么用户没有获得分红还要被“杀熟”呢?

今年(2018年)以来,大数据“杀熟”则高频进入消费者视野。多个知名电商平台被指存在“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的现象。

作为网约车市场占有份额最大的滴滴出行,则被用户爆料“杀熟”升级版,同一时间同一行程,不同手机系统的价格存在差异,iPhone用户比小米手机用户贵10%。

数据的增长,帮助了平台企业建立用户画像,进行更为精准的营销和收费,简单来说,通过收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将会发现大数据将比我们自身更了解自己。

这其实不难理解,我们自己也无法准确记住每时每刻自己在做何事,但通过智能设备却能准确记录下来,并且还会进行整理分析。

不要小看数据的价值,当数据量还稀少时,由于缺乏联动性,因此价值还未显现,但是当样本足够多时,将会从中发现出必然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即是价值的体现。

在前区块链时代,所谓“大数据“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户被平台剥削了数据,用户既失去了数据控制权和隐私保障,又无法得到数据被平台利用和获利之后得到的分红。

这是一个明显不健康的生态,用户并不傻,被平台公司实际坑过一次两次之后,加上引起社会关注的恶性事件的推动,这个模式无法长久。如何解决在使用这些平台的同时保护自己的隐私,保护自己的权益,已成为一个刚需。

区块链数据安全与权益划分

互联网诞生时并没有像现在这样中心化,它还是梦想以TOP网络构建全球去中心的方式。

但随着互联网这十来年的发展,它越来越中心,国内有BAT,国外有Facebook、Apple、Twitter、Google等一些公司,让互联网以及数据越来越中心。

因为中心化,所以数据所有权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下来。这些互联网公司很大一部分营收来源于数据的变现以及流量的变现。

其实数据是由我们每个人创造的,都是一些行为数据、一些敏感数据、一些隐私数据、一些社交数据,一些交通、消费这些数据。

但互联网公司认为数据是公司的,所以在它的世界里可以合理利用,以及变现。

这些数据当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很多隐患。比如说最近几起比较典型的案例,苹果的员工,他可以用职务之便查看客户的数据,从而要挟客户。

区块链则可以让数据所有权回归大众。如果你自己成为数据的主人,别人要看你的数据需要得到你本人的同意。

如果你的数据别人需要付费来看,或者你的数据想要授权给别人,都需要得到你本人的确认,那么数据的安全问题就解决了。

可以说,区块链这项未来最重要的底层技术,与数据这项未来最重要的社会资源结合在一起,能够释放出极大的商业价值、社会价值。

简单来说,区块链可以解决大数据领域的三大问题:

1)数据确权和权益保护

2)用户隐私保护

3)数据结构化存储与数据质量保证

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有可能将数据的拥有权和使用权交回到用户手里,并使用户获得利益。

下面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关于出行数据的。大家每天的行驶数据,为什么只能被滴滴、高德地图等互联网公司用去变现呢。

现在就有区块链项目,做的是去中心化的行驶数据数据交换。

在这个项目打造的平台上,汽车可以自主获取所需的数据并为其付费。反过来,汽车可以销售其产生的数据,例如交通数据到其他汽车,到智能城市的路况测量,到广告商的位置和电池水平等等。

数据流经济诞生了。这将数据的所有权给到每一个产生数据的人,让数据所有者可以自由的进行数据交易获取经济利益。

第二个例子是手机流量。每个月用户为了购买流量包都要向运营商付费,运营商还根据我们的消费数据向我们兜售他们的新服务新产品。

每月全球移动数据流量收入为320亿美元,其中包括48亿美元月末未使用的数据流量收入,而这48亿美元都是运营商在零服务的情况下获得的。现在有区块链项目方打造了移动数据交易平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透明、高效和低成本的移动数据交易。用户也可以将自己没用完的流量放到该平台上出售。

关键词: 区块链 数据安全 权益

精选 导读

募资55亿港元万物云启动招股 预计9月29日登陆港交所主板

万科9月19日早间公告,万物云当日启动招股,预计发行价介乎每股47 1港元至52 7港元,预计9月29日登陆港交所主板。按发行1 167亿股计算,万

发布时间: 2022-09-20 10:39
管理   2022-09-20

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况曝光 隐形重仓股多为高端制造业

随着半年报披露收官,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况曝光。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全市场基金总数为9794只,资产净值为269454 75亿元,同比上

发布时间: 2022-09-02 10:45
资讯   2022-09-02

又有上市公司宣布变卖房产 上市公司粉饰财报动作不断

再有上市公司宣布变卖房产。四川长虹25日称,拟以1 66亿元的转让底价挂牌出售31套房产。今年以来,A股公司出售房产不断。根据记者不完全统

发布时间: 2022-08-26 09:44
资讯   2022-08-26

16天12连板大港股份回复深交所关注函 股份继续冲高

回复交易所关注函后,大港股份继续冲高。8月11日大港股份高开,随后震荡走高,接近收盘时触及涨停,报20 2元 股。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21日

发布时间: 2022-08-12 09:56
资讯   2022-08-12

万家基金再添第二大股东 中泰证券拟受让11%基金股权

7月13日,中泰证券发布公告,拟受让齐河众鑫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河众鑫)所持有的万家基金11%的股权,交易双方共同确定本次交易的标的资

发布时间: 2022-07-14 09:39
管理   2022-07-14

央行连续7日每天30亿元逆回购 对债市影响如何?

央行12日再次开展了3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 10%。这已是央行连续7日每天仅进行30亿元的逆回购缩量投放,创下去年1月以来的最低操作规

发布时间: 2022-07-13 09:38
资讯   2022-07-13

美元指数创近20年新高 黄金期货创出逾9个月新低

由于对美联储激进加息的担忧,美元指数11日大涨近1%创出近20年新高。受此影响,欧美股市、大宗商品均走弱,而黄金期货创出逾9个月新低。美

发布时间: 2022-07-13 09:36
资讯   2022-07-13

美股三大股指全线下跌 纳斯达克跌幅创下记录以来最大跌幅

今年上半年,美股持续回落。数据显示,道琼斯指数上半年下跌15 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9 5%,标普500指数下跌20 6%。其中,纳斯达克连续

发布时间: 2022-07-04 09:51
推荐   2022-07-04

融资客热情回升 两市融资余额月内增加超344亿元

近期A股走强,沪指6月以来上涨4%,融资客热情明显回升。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两市融资余额1 479万亿元,月内增加344 67亿元,最近一个半

发布时间: 2022-06-20 09:41
资讯   2022-06-20

4个交易日净买入超百亿元 北向资金持续流入A股市场

北向资金净流入态势延续。继6月15日净买入133 59亿元后,北向资金6月16日净买入44 52亿元。自5月27日至今,除6月13日以外,北向资金累计净

发布时间: 2022-06-17 09:37
推荐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