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AI+”成中国制造业突破口 推动制造业“动能转换”

2018-06-04 11:08:3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在前不久结束的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一批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魅力。显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

在前不久结束的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一批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魅力。

显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智能制造已然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它让传统制造业脱胎换骨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改变着中国。

“AI+”成中国制造业突破口

自动播放轻音乐“唤醒”主人的智能音箱、能够单手做俯卧撑的手掌大小机器人、搭载着人工智能系统的新能源自动驾驶汽车、能“S”形弯折的柔性显示屏……中国制造业特别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成就,令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的与会人士惊叹不已。

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看来,制造业升级是推动中国产业发展,乃至全球技术更新的催化剂。“人工智能的多维度发展、多产业链运行,将和教育、医疗、汽车等一系列制造行业深度融合。”

“我们身处智能制造时代,无所不在的智能制造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大会上表示。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80亿元,相关产业规模达到22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等智能化产品已经有较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

而前段时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驱动的智能产业发展》报告也显示,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2542家,中国有592家,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累计获得1.57万项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同样位居世界第二。

在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现场,说话秒变文字的“讯飞输入法”,实现与33种语言即时互译的“讯飞翻译机”、与来宾有问必答的会场机器人……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再次让人们耳目一新。

如今,讯飞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上,全球范围内的开发者已达76万人,这一数字仍在不断攀升。用户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使用任何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时随地享受讯飞开放平台提供的听、说、读、写等全方位的人工智能服务。

“智能制造除了使我们的制造过程更加智能化,比如在制造过程当中大量地运用机器人、物联网等新技术,同时还能让产品本身智能化。”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张友国介绍。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相结合,正从两个方面深刻改变着未来的生活:一方面,直接改变了面向消费者的产品性能,且多为3C产品(指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比如手机、玩具、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等;另外一方面,在很多行业当中,人工智能可以改变“专家系统”,比如教育、医疗、公检法以及智慧城市等。

外企竞相拥抱中国“智”造

随着中国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也瞄准了这一红利,竞相调整全球布局,顺应中国制造从“低成本、低技术含量”转向“高科技、高质量”的转型过程。

中国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表示,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给外资企业创造了大量的投资和市场机会。

他说,“新一轮的制造业升级开放对外国企业来说,也许比第一轮有更大的红利,因为附加价值高,市场购买力更强。”

5月25日,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合资生产的首款电动汽车在合肥下线。这款纯电动SUV车型SOL(思皓)E20X基于江淮汽车的新能源技术框架,融合了大众旗下西雅特品牌的设计理念,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

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于2017年12月成立,是中国首个中外合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企业。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约亨·海兹曼介绍说,该款电动车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搭载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语音控制平台,以及包括智能充电及智能停车在内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目前,该车型已接到来自大众共享移动出行伙伴的数千台订单。

数据显示,2017年,在中国设立的外商投资制造业企业达4986家,同比增长24.3%,制造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335亿美元,外商投资的重点也从加工制造业,逐步拓展到计算机、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在中国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的跨国公司近2000家。

在此之前,位于合肥的惠而浦全球研发中心及中国总部正式启用,这也是惠而浦全球七大研发中心之一。

去年11月,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就已在合肥开始打造其全球第三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惠而浦在这里配备了智能机器人辅助生产、自动化物流运作、虚拟现实眼镜、设备状态追踪、大数据网络监控等手段和系统,期望最终实现物联网环境下的智慧工厂运营模式,真正迈入工业4.0时代,完整建设计划将耗时十年。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给两国企业未来的合作带来了机遇,除了销售技术、硬件、软件以外,那些在中国拥有工厂的美国企业也是这一进程的受益者。”上海美国商会会长季瑞达说。

正是看准了中外制造业合作蕴藏的巨大机遇,德国的工业4.0教育和交流平台University 4 Industry中国区总代表托马斯·瑞恩巴赫专程来到世界制造业大会寻觅商机。

这家总部在德国慕尼黑的教育平台集合了包括大众、西门子在内的50多家德国制造业企业的100多名制造业专家,他们希望将德国制造业经验变成“共享知识”,与中国企业分享。

“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制造业企业越来越多,优秀的企业非常多,比如海尔、奇瑞等,我们希望把德国工业4.0的经验传播到中国来,和中国制造业企业一起成长。”托马斯·瑞恩巴赫说,“而同时,德国企业也希望更了解中国的制造业企业。”

推动制造业“动能转换”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制造业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发挥自身优势,承接产业国际转移,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距离制造强国还有很大差距。”辛国斌坦言。

据介绍,从经济效益看,2017年入围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平均营业收入比美国企业高11%,但平均利润却低了30%;从核心技术看,百分之八十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百分之九十的通用计算机CPU和基础软件都依赖进口;从产品质量看,通用零部件产品寿命一般为国外同类产品寿命的30%到60%,模具产品使用寿命一般较国外先进水平低30%到50%。

辛国斌说,“加大对外合作,加强交流沟通,共同应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合作是我们基于对自身的认知,而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则是我们立足制造业现状,对未来30年的展望,在这个过程中既不可夜郎自大,也不必妄自菲薄。”

毫无疑问,中国制造业的开放步伐还将加快,程度继续深化,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以创新为驱动,找准价值链新坐标。

刘庆峰认为,中国制造业要实现“动能转换”,未来则必然走向与人工智能的匹配和深度融合。“未来30年,如果我们抓住了人工智能产业机遇,将会在全球的价值链中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人工智能和中国制造,提到双能驱动、并驾齐驱的战略高度,要让人工智能上升为真正的国家战略。”

不过,一些业内权威专家提出,发展智能制造需要警惕“披马甲”,在注重应用的同时,更加注重深耕基础科研和技术。

“比如说,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超七成分布在应用层,而不是在技术上和技术层。如果要在2020年实现核心智能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的目标,整个行业就需要有大幅增长。因此,智能制造产业的爆发期还远未到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说。

从2015年开始,人工智能产业受到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年投资额逐年递增,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投资额达580亿元,同比增长50%,2018年增幅更加巨大。人工智能正成为新“风口”,更大的科研投入,更新的人才培养机构和更多的创新创业公司在诞生,出现了一批估值上千亿元的“独角兽”企业。

“一方面,要防止各行各业都穿上智能马甲,一味闹大产业量没有意思;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产业要跳出‘止于科研,止于示范演示或成果奖励,难以形成市场产品’的尴尬境地。”李德毅分析说,智能制造的产业基础仍不够牢固,需求驱动远大于科技的原动力,因此必须下沉,要继续集聚自主原动力,在技术层上下大功夫。

一些国外行业人士则表示,希望中国制造业的大门更为开放,与全球制造业企业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全球主席、德国前总统克里斯蒂安·武尔夫直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而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正是其主要特征。在他看来,这一过程离不开中国制造。

他说,“制造业新的全球规则、全球价值链、全球均衡和全球治理,需要我们重新进行战略对话与思考。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一个高端的制造业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全球与中国制造业的合作、实现共赢,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 突破口 中国 制造业

精选 导读

募资55亿港元万物云启动招股 预计9月29日登陆港交所主板

万科9月19日早间公告,万物云当日启动招股,预计发行价介乎每股47 1港元至52 7港元,预计9月29日登陆港交所主板。按发行1 167亿股计算,万

发布时间: 2022-09-20 10:39
管理   2022-09-20

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况曝光 隐形重仓股多为高端制造业

随着半年报披露收官,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况曝光。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全市场基金总数为9794只,资产净值为269454 75亿元,同比上

发布时间: 2022-09-02 10:45
资讯   2022-09-02

又有上市公司宣布变卖房产 上市公司粉饰财报动作不断

再有上市公司宣布变卖房产。四川长虹25日称,拟以1 66亿元的转让底价挂牌出售31套房产。今年以来,A股公司出售房产不断。根据记者不完全统

发布时间: 2022-08-26 09:44
资讯   2022-08-26

16天12连板大港股份回复深交所关注函 股份继续冲高

回复交易所关注函后,大港股份继续冲高。8月11日大港股份高开,随后震荡走高,接近收盘时触及涨停,报20 2元 股。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21日

发布时间: 2022-08-12 09:56
资讯   2022-08-12

万家基金再添第二大股东 中泰证券拟受让11%基金股权

7月13日,中泰证券发布公告,拟受让齐河众鑫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河众鑫)所持有的万家基金11%的股权,交易双方共同确定本次交易的标的资

发布时间: 2022-07-14 09:39
管理   2022-07-14

央行连续7日每天30亿元逆回购 对债市影响如何?

央行12日再次开展了3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 10%。这已是央行连续7日每天仅进行30亿元的逆回购缩量投放,创下去年1月以来的最低操作规

发布时间: 2022-07-13 09:38
资讯   2022-07-13

美元指数创近20年新高 黄金期货创出逾9个月新低

由于对美联储激进加息的担忧,美元指数11日大涨近1%创出近20年新高。受此影响,欧美股市、大宗商品均走弱,而黄金期货创出逾9个月新低。美

发布时间: 2022-07-13 09:36
资讯   2022-07-13

美股三大股指全线下跌 纳斯达克跌幅创下记录以来最大跌幅

今年上半年,美股持续回落。数据显示,道琼斯指数上半年下跌15 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9 5%,标普500指数下跌20 6%。其中,纳斯达克连续

发布时间: 2022-07-04 09:51
推荐   2022-07-04

融资客热情回升 两市融资余额月内增加超344亿元

近期A股走强,沪指6月以来上涨4%,融资客热情明显回升。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两市融资余额1 479万亿元,月内增加344 67亿元,最近一个半

发布时间: 2022-06-20 09:41
资讯   2022-06-20

4个交易日净买入超百亿元 北向资金持续流入A股市场

北向资金净流入态势延续。继6月15日净买入133 59亿元后,北向资金6月16日净买入44 52亿元。自5月27日至今,除6月13日以外,北向资金累计净

发布时间: 2022-06-17 09:37
推荐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