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消费 >

银行纷纷引入第三方科技公司 两者深度渗透将成趋势

2018-08-15 17:31:2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科技赋能传统金融已成为近两年的热门话题。据普华永道近期发布的《科技赋能B端新趋势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科技赋能B端(机构

科技赋能传统金融已成为近两年的热门话题。据普华永道近期发布的《科技赋能B端新趋势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科技赋能B端(机构客户)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已经形成爆发态势。据其预测,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将在B端显现,科技企业赋能B端、服务C端(T2B2C)将成为主流的商业模式。其中,AI、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成为金融科技企业赋能B端的重要选择。

银行纷纷引入

第三方科技公司

20世纪60年代,第一台ATM自动取款机诞生,这是自助银行最初的形态,用户可以在银行非营业时间通过电子设备自助获得查询、存取款等一些简单的服务。20世纪90年代,web端网上银行诞生;2000年,手机银行出现并不断演化,从SIM卡技术到WAP模式、APP,再到现在的小程序。如今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已成为银行标配服务,用户可以在线上随时随地办理大部分业务。

而由于用户习惯逐渐向线上迁移,特别是年轻用户的习惯逐渐向移动互联网迁移,金融服务仅仅做到用户体验化是不够的,还要洞察线上用户的线上多维度数据,充分了解线上用户的信用特点和风险表现,设计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让金融服务从本质上符合线上用户的特点和行为习惯。

然而对银行来说,面向线上年轻高成长人群的风控策略、金融产品和技术系统的准备还并不充分;不仅如此,传统银行对线上小微用户的覆盖能力和服务能力一直以来都是短板。随着新兴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迅速崛起,银行面临着失去线上年轻客户和小微市场的挑战。

在危机感的驱动下,实现本质上的数字化转型,覆盖和满足更广阔用户的需求,已成为各家银行的共识。而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中小银行,实现本质上的数字化转型,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战略规划、人才、互联网思维、系统搭建都需要投入大量资源,金融产品和商业模式需要经历一定的金融周期验证风险表现和可行性,因此各家银行都不约而同地引入第三方科技企业合作,加快布局。此时银行对科技的拥抱,不仅是拥抱科技企业,更重要的是拥抱科技本身,致力于构建金融服务本质层面的科技基因。

基于此,一些互联网科技企业凭借本身在科技领域的研发优势与银行转型的需求不谋而合。这也是为什么,去年以来以“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与国有大行纷纷深度合作。

蚂蚁金服副总裁刘伟光指出:“新一代基于互联网的核心银行系统需要具备以下能力:真正以参与客户、产品与合约为核心基础模型,而不是以账务为核心的敏捷业务应用架构;基于云化基础架构的微服务分布式技术应用架构;具备近乎无限横向扩展能力的异地多活整体数据中心架构。”

近年来,蚂蚁金服向传统金融行业输出Blockchain(区块链)、AI(金融智能)、Security(安全风控)、IoT(物联网)和Computing(计算)技术领域的能力,这些构成了蚂蚁金服技术开放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延伸出风控、信用和连接的三大能力。蚂蚁金服正在孵化全球可信身份平台ZOLOZ(蚂蚁佐罗),开放金融级生物识别技术能力

此外,还有以数据驱动为特色的科技公司量化派,通过智能金融科技系统平台“量子魔方”,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科技全流程的技术支持,包含多场景精准客户获取平台“量智产”、智能大数据风控平台“量智算”、智能贷后管理技术平台“量智管”,帮助银行在科技转型的过程中,节约人力、技术研发、时间和风险成本,提升客户获取的效率和风控的精准度。

而从线上分期购物商城转型为科技公司的乐信,也在利用消费场景经验优势和对年轻用户的洞察,帮助银行打造场景化智能获客能力,提升小微资产的运营能力;通过输出智能化风控引擎“鹰眼”,提升风控审核效率;通过资产分级定价平台“虫洞”帮助不同金融机构筛选匹配资产。

银行与科技企业

界限越来越模糊

“当前银行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独立发展金融科技周期长,成本高,还可能失败。最好的方式是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既能发挥银行的牌照、资金优势,又能够嫁接上金融科技公司的技术、产品运营能力,实现快速转型,”乐信CEO肖文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难发现,持有金融牌照的科技企业和构建全流程金融科技系统的银行,已经很难对公司的属性做出定位,银行和科技企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量化派CEO周灏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我们希望通过数据、AI赋能金融机构加速科技转型,帮助金融机构连接包含小微、消费场景、供应链等多层次多元化的生态体系,共创共赢,激活更多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普华永道发布的《白皮书》指出,随着“互联网+”在各行业普及,以及T2B2C模式趋势发展,科技与行业融合加深,未来十年或将迎来一个技术渗透全行业的深度发展期。具体来说,科技切实解决各行业企业痛点,在推动企业转型的同时促进行业升级,也为各行业企业带来了新的突破口。同时,普惠发展为未来发展主基调,科技应用将进一步促进企业对大众的普惠发展,促进形成T2B2C的业态。

关键词: 第三方 深度 趋势

精选 导读

募资55亿港元万物云启动招股 预计9月29日登陆港交所主板

万科9月19日早间公告,万物云当日启动招股,预计发行价介乎每股47 1港元至52 7港元,预计9月29日登陆港交所主板。按发行1 167亿股计算,万

发布时间: 2022-09-20 10:39
管理   2022-09-20

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况曝光 隐形重仓股多为高端制造业

随着半年报披露收官,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况曝光。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全市场基金总数为9794只,资产净值为269454 75亿元,同比上

发布时间: 2022-09-02 10:45
资讯   2022-09-02

又有上市公司宣布变卖房产 上市公司粉饰财报动作不断

再有上市公司宣布变卖房产。四川长虹25日称,拟以1 66亿元的转让底价挂牌出售31套房产。今年以来,A股公司出售房产不断。根据记者不完全统

发布时间: 2022-08-26 09:44
资讯   2022-08-26

16天12连板大港股份回复深交所关注函 股份继续冲高

回复交易所关注函后,大港股份继续冲高。8月11日大港股份高开,随后震荡走高,接近收盘时触及涨停,报20 2元 股。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21日

发布时间: 2022-08-12 09:56
资讯   2022-08-12

万家基金再添第二大股东 中泰证券拟受让11%基金股权

7月13日,中泰证券发布公告,拟受让齐河众鑫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河众鑫)所持有的万家基金11%的股权,交易双方共同确定本次交易的标的资

发布时间: 2022-07-14 09:39
管理   2022-07-14

央行连续7日每天30亿元逆回购 对债市影响如何?

央行12日再次开展了3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 10%。这已是央行连续7日每天仅进行30亿元的逆回购缩量投放,创下去年1月以来的最低操作规

发布时间: 2022-07-13 09:38
资讯   2022-07-13

美元指数创近20年新高 黄金期货创出逾9个月新低

由于对美联储激进加息的担忧,美元指数11日大涨近1%创出近20年新高。受此影响,欧美股市、大宗商品均走弱,而黄金期货创出逾9个月新低。美

发布时间: 2022-07-13 09:36
资讯   2022-07-13

美股三大股指全线下跌 纳斯达克跌幅创下记录以来最大跌幅

今年上半年,美股持续回落。数据显示,道琼斯指数上半年下跌15 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9 5%,标普500指数下跌20 6%。其中,纳斯达克连续

发布时间: 2022-07-04 09:51
推荐   2022-07-04

融资客热情回升 两市融资余额月内增加超344亿元

近期A股走强,沪指6月以来上涨4%,融资客热情明显回升。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两市融资余额1 479万亿元,月内增加344 67亿元,最近一个半

发布时间: 2022-06-20 09:41
资讯   2022-06-20

4个交易日净买入超百亿元 北向资金持续流入A股市场

北向资金净流入态势延续。继6月15日净买入133 59亿元后,北向资金6月16日净买入44 52亿元。自5月27日至今,除6月13日以外,北向资金累计净

发布时间: 2022-06-17 09:37
推荐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