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

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谈“软硬”合作:绝不能鸡犬之声相闻

2018-02-28 09:57:00 来源: 网易

(原标题: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 贵州酒企既可战略重组, 也可软合作)本报记者文静重庆报道各企业既可有战略重组等‘硬合作’

(原标题: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 贵州酒企既可战略重组, 也可“软合作”)

本报记者文静重庆报道

“各企业既可有战略重组等‘硬合作’,也可加强信息沟通、经验交流、技术分享等‘软合作’。”2月26日,茅台集团、茅台股份公司董事长袁仁国在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上,对邀请来的一干贵州骨干白酒企业大佬们说,总之,大家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绝不能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做足酒文章,扩大酒天地。”是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对茅台集团的总体要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由茅台集团主导发起,与贵州日报联合主办的贵州白酒企业发展会议上,这两句话被扩展为“同心共谱酒文章·携手共拓酒天地。”

据记者了解,这是茅台集团历史上第二次较大规模和贵州省内白酒生产企业包括民企谈合作。

“软硬”合作

“历经多年发展,贵州白酒阵营有了茅台、董酒、习酒、安酒、湄窖等一大批知名品牌,有14枚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华老字号’,贵州白酒整体品牌的竞争力是很强的,这是共同壮大‘黔酒’品牌最有力的支撑。”茅台集团总经理李保芳一语道出合作缘由。

“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传统知名品牌消失了。”李保芳说,据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期间,贵州除了茅台、董酒两大名酒,习酒、鸭溪、湄窖、安酒、贵州醇五大优质酒,还有40个省部级名酒。但这之后,多数沉寂甚至消失。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特别是近十年来,怎么样打造贵州白酒产业整体形象,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川酒六朵金花在全国市场绽放,贵州八大名酒除茅台、习酒外,大都仅在本土市场销售,贵州省外的全国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

“今年,茅台的眼睛主要向内。贵州白酒的主要骨干企业,究竟怎么样努力,才能抱团发展,促进产业壮大?这是现实问题,也是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李保芳说。

袁仁国提出,过去是“大鱼吃小鱼”,或小企业给大企业配套。今后则是“大鱼小鱼共生共荣”,共同进行社会化协同、融通联合。不论企业体量大小、市场大小、客户多少,都应该平等相待。各企业既可有战略重组等“硬合作”,也可加强信息沟通、经验交流、技术分享等“软合作”。

贵州酒虽大都未走出本省,但来自业内外资本的战略重组却一波又一波。早在2007年湖北宜化集团收购金沙窖酒厂,并投入上亿元资金对酒厂扩容技改;2009年华泽集团通过拍卖会拿下珍酒、2012年维维集团控股历经改制动荡的贵州醇;2016年洋河股份并购贵酒、劲牌公司投资仁怀市酒企……就连茅台集团此次合纵连横也非首举,习酒是2002年并购所得。如今,再提战略重组,茅台集团军的成员是否通过并购再度壮大?充满悬念。

袁仁国预判,白酒行业迎来新发展机遇,进入新的增长周期,行业回暖趋势更加明朗、生产集中度更加提升、提价增利趋势更加明显、白酒企业探索新零售更加快速。以贵州省而言,白酒产业在全国市场份额偏小和存在一定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的现象并存。

战略重组就是消化过剩产能的途径之一。早在2012年,在贵州省委省政府主导的大茅台集团思路下,茅台集团曾和自主选择的四家茅台镇当地民营酒企就重组举行过秘密会谈,后因意见不一未果。此次圆桌会议上,贵州怀庄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果就发言支持“硬合作”:进一步整合仁怀地方小作坊小企业,加强招商力度,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规范管理。

就软合作而言,此次茅台会议开始细化:袁仁国提出要搭建人才协作平台。进一步加强全省酿酒、勾兑、品酒等高技能白酒人才的培育。办好茅台学院,为全省乃至全国白酒行业培养人才。搭建科技协作平台和物流协作平台。

李保芳提到,希望建立“圆桌会议”常态化机制,共商行业大事;从白酒供应链着手,优化包装、供应、生产技术等各环节的带动措施;建立茅台研究院,研究“黔酒”发展战略;深入挖掘贵州酒业的历史和文化;在脱贫攻坚、公益事业等方面,茅台集团更主动、更投入。

追求规模还是“小而精”?

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具有天然资源禀赋优势的贵州白酒在经过多个历史时期发展后,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盈利能力,依然是茅台集团一家独大。

贵州省经信委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值902.4亿元;完成销售收入828.6亿元,同比增长40.4%;完成利润总额420.3亿元,同比增长59.9%。同年,茅台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64亿元,同比增长50.5%,完成利润总额403亿元,同比增长57.6%。

去年,以贵州十大名酒为重点的其他白酒企业年完成产值310亿元,占全省白酒产业的1/3左右。抛开以白酒收入占绝大部分的茅台集团,贵州省其他白酒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均不如白酒产量和收入规模第一大省四川。四川白酒行业年会披露,去年,该省完成主营销售2470亿元,实现净利润300亿元,其中五粮液集团去年收入800亿元,占比仅1/3。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贵州省委省政府根据贵州发展白酒的优越条件,将白酒产业作为一项优势产业来抓。除茅台酒、董酒多次被评为国家名酒,获国家优质食品奖外,安酒、湄窖、习酒、珍酒、黔春酒、筑春酒同获国家银质奖,跨入国优行列。平坝窖酒、习水大曲、习龙大曲、贵州醇、瀑布啤酒获国家部级优质产品奖。当时,贵州名优酒在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销售。

在时代的大潮下,不进则退。当时的国营贵阳酒厂改制更名为贵州贵酒有限责任公司后,发展缓慢。据公司董事长傅宏兵介绍,主要产品“贵酒”、“黔春”目前产能规模仅3500吨,年销售额5000万元。同样,地处黔西南兴义市的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曾打造了一段贵州酒业近20年的浓香低度潮流经典,经历改制动荡被维维集团收购后,在限制“三公”消费中震荡下行。

时隔5年,贵州酒企二次聚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与会酒企大多呼吁“抱团发展,共建贵州白酒产业品牌”。怀庄酒业陈果提出,打造“贵州酒·纯粮酒”贵州白酒概念和“酱酒原产地·贵州茅台镇”产区品牌。他建议在不侵犯茅台集团的基础上,通过地理证明商标等形式,把“酱酒原产地.贵州茅台镇”品牌和酒体标准固定下来,并对有资质的企业进行授权使用和执行。

贵州白酒产区概念已叫响多年,“云烟贵酒”也深入人心,但一枝独秀的局面为何难以改变?

对此,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留芬指出,再造贵州白酒整体复兴与竞争力,还需要具有个性特征的文化。在贵州,完全靠技术和工艺来建立差异化优势的屈指可数。她认为,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地域文化牌,以“惜感同窗挚友”情感文化为特征的青酒,因受到总书记关怀的岩博酒业“人民小酒”,都是品牌的个性。

“虽然白酒的销量会逐步下降,但作为情感产品的功能不会发生变化。”专注于酱香型白酒研究和咨询的资深人士权图认为,随着一些品牌的消失,贵州一些二线企业像金沙酒业、习酒、珍酒却在崛起。他认为贵州白酒的底蕴在于品质。在品质基础上的小众化、个性化和特色化,也许是贵州白酒的出路。

关键词: 软硬

精选 导读

募资55亿港元万物云启动招股 预计9月29日登陆港交所主板

万科9月19日早间公告,万物云当日启动招股,预计发行价介乎每股47 1港元至52 7港元,预计9月29日登陆港交所主板。按发行1 167亿股计算,万

发布时间: 2022-09-20 10:39
管理   2022-09-20

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况曝光 隐形重仓股多为高端制造业

随着半年报披露收官,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况曝光。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全市场基金总数为9794只,资产净值为269454 75亿元,同比上

发布时间: 2022-09-02 10:45
资讯   2022-09-02

又有上市公司宣布变卖房产 上市公司粉饰财报动作不断

再有上市公司宣布变卖房产。四川长虹25日称,拟以1 66亿元的转让底价挂牌出售31套房产。今年以来,A股公司出售房产不断。根据记者不完全统

发布时间: 2022-08-26 09:44
资讯   2022-08-26

16天12连板大港股份回复深交所关注函 股份继续冲高

回复交易所关注函后,大港股份继续冲高。8月11日大港股份高开,随后震荡走高,接近收盘时触及涨停,报20 2元 股。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21日

发布时间: 2022-08-12 09:56
资讯   2022-08-12

万家基金再添第二大股东 中泰证券拟受让11%基金股权

7月13日,中泰证券发布公告,拟受让齐河众鑫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河众鑫)所持有的万家基金11%的股权,交易双方共同确定本次交易的标的资

发布时间: 2022-07-14 09:39
管理   2022-07-14

央行连续7日每天30亿元逆回购 对债市影响如何?

央行12日再次开展了3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 10%。这已是央行连续7日每天仅进行30亿元的逆回购缩量投放,创下去年1月以来的最低操作规

发布时间: 2022-07-13 09:38
资讯   2022-07-13

美元指数创近20年新高 黄金期货创出逾9个月新低

由于对美联储激进加息的担忧,美元指数11日大涨近1%创出近20年新高。受此影响,欧美股市、大宗商品均走弱,而黄金期货创出逾9个月新低。美

发布时间: 2022-07-13 09:36
资讯   2022-07-13

美股三大股指全线下跌 纳斯达克跌幅创下记录以来最大跌幅

今年上半年,美股持续回落。数据显示,道琼斯指数上半年下跌15 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9 5%,标普500指数下跌20 6%。其中,纳斯达克连续

发布时间: 2022-07-04 09:51
推荐   2022-07-04

融资客热情回升 两市融资余额月内增加超344亿元

近期A股走强,沪指6月以来上涨4%,融资客热情明显回升。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两市融资余额1 479万亿元,月内增加344 67亿元,最近一个半

发布时间: 2022-06-20 09:41
资讯   2022-06-20

4个交易日净买入超百亿元 北向资金持续流入A股市场

北向资金净流入态势延续。继6月15日净买入133 59亿元后,北向资金6月16日净买入44 52亿元。自5月27日至今,除6月13日以外,北向资金累计净

发布时间: 2022-06-17 09:37
推荐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