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院 >

流量巨头纷涉金融业务 大数据变现捷径?

2018-07-11 16:35:41 来源: 中华网

在以BATJ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高喊去金融化的同时,另一些互联网公司却在逆势染指金融业务。近日,今日头条在其APP中上线放心借贷款产品,

在以BATJ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高喊“去金融化”的同时,另一些互联网公司却在逆势“染指”金融业务。

近日,今日头条在其APP中上线“放心借”贷款产品,正式踏足金融领域。今年以来,滴滴打车、共享单车ofo等互联网公司先后涉足消费信贷业务,干起了导流的活。

在业内看来,流量平台收取服务费,变现流量;而资金方持牌金融机构或者网贷机构,则获得贷款用户。双方在合规的前提下合作,是一个双赢的业务模式。不过,在金融强监管的环境下“入场”,变数恐怕少不了。

流量巨头纷涉金融业务

以信息流业务起家的今日头条,早有涉足金融业务的心思。去年9月,市场就不断传出其在组建金融团队,暗中广泛布局金融业务。不过直到现在,才悄无声息地为部分用户推出贷款产品——“放心借”。

根据产品介绍显示,“放心借”最高可借款额度为20万元,日利率低至0.03%起,按日计息。该产品定位为一个“提供个人消费借款服务的技术服务平台”,主要为用户推荐“高额低息”的正规持牌金融机构。该平台现有合作机构分别是中银消费金融、南京银行和新网银行。

这与之前滴滴打车推出的现金贷产品运作方式如出一辙:只干导流和技术服务的活,帮助金融机构在前端获客,而贷中、贷后等环节则归属金融机构。

实际上,小额信贷产品已经成为流量巨头的标配。近两年来,除了BATJ之外,饿了么、美团、小米、携程等互联网公司都将触角伸至现金贷业务,大举涌入消费金融领域。

但是,这一业务模式与2017年监管整顿的助贷模式有了显著不同。以往的助贷有几个典型特征:一是持牌金融机构将风控、催收等核心环节外包给平台;二是平台提供担保等增信措施;三是平台与资金方分别收取费率。

第2页/(共2页)

以前那种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现金贷的爆发式增长,但也滋生出共债、暴力催收等风险。在去年监管部门整治现金贷业务的行动中,这种模式被定性为违规。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看来,这几个流量巨头平台是做引流,属于流量变现,并不涉及消费金融的核心环节,也不承担行业风险和监管风险。

大数据变现捷径?

概括来说,如今的模式就是由流量平台负责前端导流获客,而背后的持牌金融机构负责放贷。

对于这些流量平台而言,手握大量用户数据,一个现实考虑就是如何将这些数据尽快变现,相较而言,金融业务或许是一条最佳捷径。

据今日头条一份融资材料显示,2017年7月末,其日活用户数约为1.2亿,假如有1000万用户借钱,平均每个用户借款5000元,今日头条就能帮助放贷500亿元,按照行业2%至4%的服务费率来算,今日头条可以赚10亿元至20亿元。有公开数据显示,今日头条2017年广告收入为150亿元。业内测算,参考百度广告18%的利润率,可估算出今日头条去年净利润大概为27亿元。如此来看,信贷业务收入非常可观。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这些流量巨头都看中了金融业务,一头扎向最容易进入的消费金融业务。不仅如此,这些巨头还对小贷、保险经纪、支付等各种金融牌照十分向往,暗里都有广泛布局。

当然,对于持牌金融机构,尤其是消费金融机构而言,也有十足的动力——可以批量获客,弥补获客短板。上证报从某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获悉,其获客渠道主要是中国联通、阿里、京东这样的流量平台。

不过,从今年金融强监管的大势来看,消费金融行业整体迎来拐点,近期已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人士透露,今年业务量可能会大幅收缩。而以BATJ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也表态要淡化金融属性,从服务C端转向B端。此时再“入场”,恐怕变数多了不少,仅是获客转化可能就不如以前了。

关键词: 巨头 流量 业务

精选 导读

募资55亿港元万物云启动招股 预计9月29日登陆港交所主板

万科9月19日早间公告,万物云当日启动招股,预计发行价介乎每股47 1港元至52 7港元,预计9月29日登陆港交所主板。按发行1 167亿股计算,万

发布时间: 2022-09-20 10:39
管理   2022-09-20

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况曝光 隐形重仓股多为高端制造业

随着半年报披露收官,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况曝光。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全市场基金总数为9794只,资产净值为269454 75亿元,同比上

发布时间: 2022-09-02 10:45
资讯   2022-09-02

又有上市公司宣布变卖房产 上市公司粉饰财报动作不断

再有上市公司宣布变卖房产。四川长虹25日称,拟以1 66亿元的转让底价挂牌出售31套房产。今年以来,A股公司出售房产不断。根据记者不完全统

发布时间: 2022-08-26 09:44
资讯   2022-08-26

16天12连板大港股份回复深交所关注函 股份继续冲高

回复交易所关注函后,大港股份继续冲高。8月11日大港股份高开,随后震荡走高,接近收盘时触及涨停,报20 2元 股。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21日

发布时间: 2022-08-12 09:56
资讯   2022-08-12

万家基金再添第二大股东 中泰证券拟受让11%基金股权

7月13日,中泰证券发布公告,拟受让齐河众鑫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河众鑫)所持有的万家基金11%的股权,交易双方共同确定本次交易的标的资

发布时间: 2022-07-14 09:39
管理   2022-07-14

央行连续7日每天30亿元逆回购 对债市影响如何?

央行12日再次开展了3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 10%。这已是央行连续7日每天仅进行30亿元的逆回购缩量投放,创下去年1月以来的最低操作规

发布时间: 2022-07-13 09:38
资讯   2022-07-13

美元指数创近20年新高 黄金期货创出逾9个月新低

由于对美联储激进加息的担忧,美元指数11日大涨近1%创出近20年新高。受此影响,欧美股市、大宗商品均走弱,而黄金期货创出逾9个月新低。美

发布时间: 2022-07-13 09:36
资讯   2022-07-13

美股三大股指全线下跌 纳斯达克跌幅创下记录以来最大跌幅

今年上半年,美股持续回落。数据显示,道琼斯指数上半年下跌15 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9 5%,标普500指数下跌20 6%。其中,纳斯达克连续

发布时间: 2022-07-04 09:51
推荐   2022-07-04

融资客热情回升 两市融资余额月内增加超344亿元

近期A股走强,沪指6月以来上涨4%,融资客热情明显回升。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两市融资余额1 479万亿元,月内增加344 67亿元,最近一个半

发布时间: 2022-06-20 09:41
资讯   2022-06-20

4个交易日净买入超百亿元 北向资金持续流入A股市场

北向资金净流入态势延续。继6月15日净买入133 59亿元后,北向资金6月16日净买入44 52亿元。自5月27日至今,除6月13日以外,北向资金累计净

发布时间: 2022-06-17 09:37
推荐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