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院 >

央企加快进军金融业的步伐 "涉金热"风险渐显

2018-07-27 14:20:18 来源: 中国证券报

随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推进,有着数万亿规模的央企金融业务可能迎来调整。近期,多部门打出防范金控风险组合拳,华能等多家央企部署

随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推进,有着数万亿规模的央企金融业务可能迎来调整。近期,多部门打出防范金控风险组合拳,华能等多家央企部署防范金融风险。专家认为,防止资金空转和脱实向虚,成为央企开展金融业务的底线,近期一系列监管新政在产融结合之间设立了防火墙,央企金融业务的收缩重组或成为下一步焦点。未来,央企要围绕主业规范开展金融业务,已有业务将向更专业化方向发展,与主营业务应形成有效支撑;与主业发展无关的央企金融业务或通过多种形式重组,盲目追求全牌照或将受限。

“涉金热”风险渐显

近年来,央企在产融结合的大背景下,加快了进军金融业的步伐。

数据显示,超三分之二的央企布局金融业务,近70家央企拥有各类金融子公司超150多家,目前已具规模的央企金控公司如中油资本、五矿资本、中航资本、华能资本、国网资本、华电资本、中广核资本等。而电力系统在金融业务的布局最为积极。

对于央企金融业务下一步的发展,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未来将立足集团和主业发展,规范开展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业务,以融促产,更好地服务主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建立多层次风险管控体系,避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

“央企投资金融业务的风险正在缓慢释放。”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资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表示,越来越多的央企介入金融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易导致脱离和拖累央企主业;二是国企本身就享受金融特殊优惠政策,追求金融全牌照不利于整个金融业的公平市场竞争。目前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不仅是金融风险,而是实体经济没有竞争力,很多央企做金融主要是为了扩大规模,并没有专业优势,央企应回归主业,着力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

“发展金融业务是助推央企主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但部分央企热衷金融业务,有些央企已形成主业、房地产、金融各占三分之一的局面,脱实向虚现象明显。”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金融企业作为资金支持的平台,其自身是通过资金服务功能获利;而实体企业是通过资金、资产、资源的转变而创造价值。只有实体企业的获利水平高于金融企业,才能激发实体企业提升获利空间,才会有利于企业脱虚就实,伴随着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要求,对金控平台的发展收紧监管乃大势所趋。

监管升级

避免央企金融业务脱实向虚,监管层正在打出组合拳。

国资委年中会议提出,严控金融业务,建立金融业务投资企业负面清单。主业整体亏损、资产负债率较高、现有金融业务风险较大或服务主业作用不明显的企业,严禁新增金融业务投资。优化整合存量,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推动中央企业金融业务优化重组,规范有序推进产融结合。

近日发布的《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规范产融结合,按照金融行业准入条件,严格限制和规范非金融企业投资参股国有金融企业,参股资金必须使用自有资金。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对产业资本投资金融机构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政策。

有报道称,央行正牵头开展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试点。中信集团、光大集团、招商局等五家机构将作为金控集团监管首批试点。央行将适时出台有关产融结合和企业金融控股的管理办法,国资委也有望出台专门针对央企金融控股的管理办法。

从央企年中工作会议来看,多家央企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下半年工作的重点。

华能集团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系统性排查金融风险状况,分析金融风险结构,发现风险易发点和管理薄弱点,完善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从而实现金融产业稳健经营,进一步提升集团公司金融产业价值,最终实现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

国家能源集团表示,集团公司金融板块拥有银行、财务公司、财产保险、人寿保险、融资租赁等多块牌照,目前面临着规模效应尚未形成、治理结构亟待规范、优秀金融人才不足等问题,必须认真解决。做好产业金融风险的防控,根子在实体产业经营风险的防控。要把服务集团主业、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维护资金整体安全和优化作为产业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金融业务重组将成焦点

“按照国资委年中会议的精神及近日公布的《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可以说在产融结合之间设立了一道防火墙。”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丽莎认为,防控央企更多布局金融业务与当前防范金融风险是一脉相承的,未来国有金融企业不能控股非金融企业,比如在债转股中金融企业不能有实际控制权,从而防止财务投资者干涉实体企业运营;实体企业则要以发展主业为主,严格限制和规范实体企业投资参股国有金融企业,限制新增业务。从方向来看,未来央企并不是不发展金融业务,而是更好提高金融为产业服务的能力,把现有的金融业务做好,而一味追求全牌照以及盲新增金融业务规模将受到限制。

李锦认为,一系列的政策为央企发展金融业务套了一个紧箍咒,将促进央企将回归实体经济,促使部分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本转化到产业和股市中来,同时,下半年不排除央企中与实体经济无关的金融板块可能会划拨,与其他金融企业重组。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认为,未来央企金融业务将进入调整收缩期,央企金融业务的重组将是下一步的焦点。已有业务将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与央企主营业务应形成有效支撑;与主业不相关的金融业务,或通过接管,合并,建立新的平台等方式集中管理。同时,要制定金融业务投资企业负面清单,要围绕主营业务进行并购,要与产业链条及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相符合。此外,应减少政府补贴,向管资本转变,加大混改等改革的力度,真正让央企脱虚向实,做大做强主业,提高竞争力。

关键词: 金融业 步伐 风险

精选 导读

募资55亿港元万物云启动招股 预计9月29日登陆港交所主板

万科9月19日早间公告,万物云当日启动招股,预计发行价介乎每股47 1港元至52 7港元,预计9月29日登陆港交所主板。按发行1 167亿股计算,万

发布时间: 2022-09-20 10:39
管理   2022-09-20

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况曝光 隐形重仓股多为高端制造业

随着半年报披露收官,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况曝光。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全市场基金总数为9794只,资产净值为269454 75亿元,同比上

发布时间: 2022-09-02 10:45
资讯   2022-09-02

又有上市公司宣布变卖房产 上市公司粉饰财报动作不断

再有上市公司宣布变卖房产。四川长虹25日称,拟以1 66亿元的转让底价挂牌出售31套房产。今年以来,A股公司出售房产不断。根据记者不完全统

发布时间: 2022-08-26 09:44
资讯   2022-08-26

16天12连板大港股份回复深交所关注函 股份继续冲高

回复交易所关注函后,大港股份继续冲高。8月11日大港股份高开,随后震荡走高,接近收盘时触及涨停,报20 2元 股。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21日

发布时间: 2022-08-12 09:56
资讯   2022-08-12

万家基金再添第二大股东 中泰证券拟受让11%基金股权

7月13日,中泰证券发布公告,拟受让齐河众鑫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河众鑫)所持有的万家基金11%的股权,交易双方共同确定本次交易的标的资

发布时间: 2022-07-14 09:39
管理   2022-07-14

央行连续7日每天30亿元逆回购 对债市影响如何?

央行12日再次开展了3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 10%。这已是央行连续7日每天仅进行30亿元的逆回购缩量投放,创下去年1月以来的最低操作规

发布时间: 2022-07-13 09:38
资讯   2022-07-13

美元指数创近20年新高 黄金期货创出逾9个月新低

由于对美联储激进加息的担忧,美元指数11日大涨近1%创出近20年新高。受此影响,欧美股市、大宗商品均走弱,而黄金期货创出逾9个月新低。美

发布时间: 2022-07-13 09:36
资讯   2022-07-13

美股三大股指全线下跌 纳斯达克跌幅创下记录以来最大跌幅

今年上半年,美股持续回落。数据显示,道琼斯指数上半年下跌15 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9 5%,标普500指数下跌20 6%。其中,纳斯达克连续

发布时间: 2022-07-04 09:51
推荐   2022-07-04

融资客热情回升 两市融资余额月内增加超344亿元

近期A股走强,沪指6月以来上涨4%,融资客热情明显回升。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两市融资余额1 479万亿元,月内增加344 67亿元,最近一个半

发布时间: 2022-06-20 09:41
资讯   2022-06-20

4个交易日净买入超百亿元 北向资金持续流入A股市场

北向资金净流入态势延续。继6月15日净买入133 59亿元后,北向资金6月16日净买入44 52亿元。自5月27日至今,除6月13日以外,北向资金累计净

发布时间: 2022-06-17 09:37
推荐   2022-06-17